③浅谈新零售 大家都在讨论什么?

2017年02月05日 14:28动拇指

2004年,在崇光百货1006办公;那个时候的崇光百货1-5楼商场的生意非常火爆,地下一层还没有超市(后来入驻了华联);7楼以上的办公室租赁情况比较差。2016年末再到崇光百货,惨不忍睹,A座一层已经是摆地摊的情景了;楼上更是关门歇业标注装修中。JW万豪酒店就在崇光百货A座


马云提出的新零售要做线上和线下整合。中大型城市的线下生意已经受到了极大冲击。距离崇光百货不远的复兴门百盛也已经关停状态。线下生态被摧残如何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一个阿里集团的全年交易量不足线下零售交易总量的10%;如何能够摧残线下零售到如此地步?



消费者变了


我们的消费结构经历过三个阶段,现在是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物资匮乏走向物资丰富阶段。这个阶段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物资匮乏阶段开始是有,后来是“美”。曾经流行的喇叭裤、烫大卷等都是我们开始审视美的一种表达。


第二个阶段是物资丰富阶段的商品多样性,虽然有品牌的概念但国产品牌的意识不强。这个阶段冲出来的品牌有哇哈哈、步步高等,这些品牌也是基于商品概念的不是基于理念和认同感的。第二个阶段伴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和互联网传播的起步蔓延全国。第二个阶段还形成了一个差异化的特征,县乡和大中城市的品牌分裂。


第三个阶段以Taobao品牌的传播特征为主要特点,伴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社会化媒体产生,是具备了人格化特征的品牌,而不仅仅是商品特征。现在我们正处于零售业的第三个阶段。


消费者在物资匮乏和产品品牌阶段主要依赖商家的供给,没有选择的空间。同时产品效仿国外的品牌,没有自主研发能力也不具备消费者画像。所有消费者消费一类商品,没有差异化。


伴随着消费者的成熟和消费群体的收入水平提升,商品类品牌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果冻、方便面、雪饼等已经没有消费群体了。


进城务工人员因为产业结构调整,或者出国或者回乡,没有了大量的消费群,垃圾食品或者低品质食品已经没有了消费土壤。


取代垃圾食品的是无油炸的薯片、坚果等。这两年非常火的淘品牌:三只松鼠就是消费群体升级下的一个新品牌。营养快线作为一个合成的饮料,将彻底退出零售市场。


90后的消费者更是伴随着物资丰富时期长大的,1990年的消费者已经28岁了,他们成为了零售市场消费的主力军。新消费理念以及人格化消费习惯,需要零售业的服务商彻底转变思维伴随他们的成长改变自己。



供应链结构变了


(这部分内容在零售谈什么的第四第五部分更详细的介绍)



过去的经营中,有两类供应链模型:代工,贴牌做市场做渠道;大量囤货,不针对市场去做预算。


市场没有被满足的情况下,囤货是通过各种渠道可以消化掉的;甚至产生垄断区域或阶段性市场的能力。


只要广告做的好,贴牌的商品在稀缺情况下也是可以被市场消化掉的。对商品通过价格进行品质的区分,就会形成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秦池酒就是这样的案例,央视标王,收购小酒厂最后破产。


面对竞争的充裕市场供应链结构已经悄悄变化了。



新零售的几点不同


新零售的几点不同:

IP化

连锁化

互联网化

品牌化

自主产品能力


自主产品能力强调服务商对上游的控制力以及对自有产品品质的控制力。国内某TB坚果的服务商50%的坚果依赖走私,由于深圳海关在16年7-10月的严查导致坚果断货,高价购买市场存量坚果导致了品质和成本的双重问题。很多代工厂也在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淘宝店,虽然小对品牌商而言是一定量的冲击。


消费者对品质的重视是这次整体产业升级的核心。没有自有工厂,就无法很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收购或并购代工厂,成为下一轮产业发展的基点。


IP化是对品牌化的全新诠释。品牌的概念由来已久,品牌的内涵在不断发生变化。商品时期的品牌内涵是商品赋予的;新零售的品牌内涵是IP赋予的,是文化意义上的品牌赋权。


IP化品牌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传播,这个渠道的传播将淘宝“边缘化”了,淘宝成为了商品的陈列和交易结构,真正的获客能力在微信、微博、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通过内容、影视剧和故事阐述一个品牌的价值。


今天的消费群体的观念通过一个好的产品就能够扭转。小马宋在公众号文章中列举了小米MAX的案例。


IP化是品牌的内层内涵,圈定了一个特定的价值认同群体;这是未来商品销售的核心群体。通过互联网很好地将这群用户维系在品牌周围。


大中城市和县乡的品牌差异化,很快会消失。品牌统一是趋势。通过互联网传播方式构建的品牌意识会加强消费者认同感,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均会围绕一个品牌消费。

上一篇:②浅谈新零售 大家都在讨论什么?
下一篇:2017年我们如何玩透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