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母指-常怀平常心

2014年12月08日 17:04动拇指

人生之旅,犹如漫漫长路,逆境顺境交替。面对成败荣辱、进退得失,如何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这需要我们常怀一种坦荡自如、宁静超然的平常心态。常怀一颗平常心,不是消极等待,漠然出世,而是一种经历繁华的简单,看尽世态的恬淡,一种平常冷静对待人生得失荣辱的大气魄,一种恬淡宁静、诗意盎然的精神家园。
    常怀一颗平常心,是一种淡泊自适,宁静超然的人生态度。“平常”二字说来容易,真正能够潇洒自如地做到,又谈何容易?面对繁花似锦的人生诱惑,想当官的必然要钻营,想发财的必然要冒险,想成仙的必然要念佛,想陶醉的必然要贪杯……有了这种种的想法,就必然要为此四处奔波或日思夜虑,劳心劳力消耗生命和时光。倘若能够如愿以偿地得到,也许会有一时的消停;如果得不到,就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像刹不住轮子的车,一直折腾不休。常怀一颗平常心,就能够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将一切有损于身心健康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时时做有心人,事事抱平常心,一切都在平平常常之间,而不去刻意追求什么。有学问不摆架子,在高处不耍威风,处于低谷不消极气馁,一帆风顺不得意忘形。不为名所累,不为闲言碎语所扰,朴朴实实、大大方方、自自然然、从从容容,“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禅师,我时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晚睡,心无杂念,在您的座下,我觉得没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不开悟呢?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让它立刻融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照办了,没多久,他就跑来说:葫芦口太小,我把盐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又搅不动,如何融化盐,又如何开悟?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一些水,只摇了几下,盐就融化了。

禅师慈祥地说: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学僧说:难道不用功就可以开悟吗?禅师说:修行如同弹琴,弦太紧会断,太松又弹不出声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学僧于言下大悟。

以平常心看不平常事,则任何事都平常;平常心不是消极,也不是看破红尘,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平常心是道,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工作是很平常的事,但是以一种不平常的心态来做一份工作,那么这份工作便是不平常的工作。

可事实上,伴随着生活节奏的提速,人们的心态也变得越来越急躁。学习就报速成班,生病就买速效药,饿了就吃快餐,开车就上高速路”...... 世间万物自有其自然的规律、内在的节奏,过快和太慢都会使事物失去本来的面目。怀着一颗平常心,不去计较太多,也许得到的会更多。

常怀一颗平常心,是一种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人生智慧。老子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唐代诗人刘禹锡也说:“长恨人生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在竞争激烈,强手如林的现代社会,都市人为了生活,日日奔波,面临方方面面的压力,多数人常处于“常不乐”和“乐不常”这两种心态。而许多压力源于对自己过高地要求自己,事事与他人比较,结果“人比人气死人”,越比越有压力,越比越不知足,不是消极气馁,就是铤而走险,陷入痛苦的深渊不能自拔。知足常乐实际上是要在无穷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之间找到平衡,避免因为眼光过高又力不能及而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可以说,知足是一种追悔,常乐是一种境界。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名不可虚受,利不可苟得”。只有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长与短,得与失,成与败,才能真正当明白人,做明白事,掌控自己的心情,主宰自己的命运。
    常怀一颗平常心,是一种睿智名哲、坦然自若的人生风格。人生之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成功与失败、幸运和挫折似一对孪生姐妹,时常在不经意间叩响门扉,闯入进来。我们要学会用辨证的思维看待生活,以豁达的态度直面人生,既要勇于争取,还要善于放弃,像水那样“善利万物而不争”。在幸运面前常怀忧患意识,在失意中寻找解脱之法;顺其自然,在顺应中求得把握;宽怀处世,在宽怀中获得坚韧;承受命运的不幸,在承受中赢得感受和超脱;“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得之漠然,失之坦然,就不会欣喜若狂,或失意彷徨。它不是消极的回避,无为的等待,也不是看破红尘,甘于沉沦,是在遭受挫折时仍能与花相悦的一份从容淡定,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一份悠然自得。

上一篇:线下服务标准化三部曲
下一篇:餐饮O2O浪潮再起,如何做到不“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