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App靠谱吗?
疾病的发生机制很复杂,诊断起来并不如大家想像中的容易,从全世界来看,疾病误诊率在20%-30%,这还是去看医生,做身体检查,做化验和影像学检查后得到的成绩,你说网上问诊靠不靠谱?所以,当前一段时间马云说互联网会让医生失业时,多数医生都是一笑了之。
移动医疗App的价值究竟在哪里?让我们先看看患者就诊的痛点:服务体验,医疗价格,医生效率,医生的技术,安全与质量。移动医疗不是万能的神器,它可以提高医生和医院的效率,改善服务体验,但是无法改变医疗价格,无法提高医生的技术,可能会在一定成都上帮助改善安全与质量。
其实部分去医院看病的人是不需要去医院“看病”的,通过网上“看医生”就可以了,移动医疗App的网上问诊是解决这部分人“看医生”的需求的,但它无法解决真正需要去医院“看病”的需求。网上纯文字,聊天式的移动诊疗只不过是类似网上流行的“暧昧”聊天,解决的是“意淫”而已。要想解决“真正”的问题,必须是F2F(Face2Face)或B2B(Body2Body),解决内心和身体的肿胀是如此,看病也是如此。
移动医疗O2O是“意淫医院”,“手淫资本”
最近移动医疗很火,连一些大家并不看好,挣扎多年没有起色的公司都拿了风投的A轮甚至B轮,很多新公司也纷纷成立。但是VC们感兴趣的并不仅仅是Online,谁都知道多数移动医疗Online赚的只是吆喝,如何把Information Flow(信息流)或Data Flow(数据流)转变为Cash Flow(现金流)是个很大的难题,做Online到Offline的O2O闭环才是多数VC的最爱。这不,许多拿了钱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也在计划开诊所,开医院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Online的移动医疗公司是不落地的“空军”,Offline的医院才是真刀实枪的“陆军”,在医疗行业,离开Online是可以的,离开Offline是不行的。在我这个Offline混了二十多年的,比较土的“陆军”看来,很多时髦的“空军”出身的人做移动医疗O2O是“意淫医院”,“手淫资本”,到最后很可能会落得个和“红楼梦”中贾瑞一样的下场。
理论上讲,要想做到真正的O2O闭环的话,Offline(医院)去做Online更容易,Online(网络公司)去做Offline(医院)就困难多了,但是Offline(医院)天生缺乏Online(网络公司)的创新基因和创新机制,想做成真正的O2O也很困难。最好的选择是资本做媒人,Online(网络公司)和Offline(医院)结合,杂交优势才能显现出来。
做App 6-12个月就可以了,做中等以上规模的医院从规划到开张平均要3年,运气好的2年左右就可以了,运气差的有时候甚至需要5年(取决于很多不确定因素)。1000张以上床位的平价三甲公立医院从开张到床位住满平均需要3-4年左右,受欢迎的500张左右床位的三甲公立专科医院需要的时间会短一些,大约需要2-3年,在竞争激烈的地方,三甲公立综合医院平均要花4-5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住满。至于没有品牌,没有大牌医生,收费又又远远高于三甲公立医院的中等规模以上的私立医院,何时能够住满,不用请教体育老师,自己算一算你就知道了。
Innovation Matters 创新,还是创新不要以为移动互联网就是创新,移动互联网仅仅是工具而已,如果不去践行真正的移动互联网精神,在风口飞起来的猪依然是一头猪而已。一个行业颠覆性的创新往往不会来自于行业本身,不会来自于行业的主流,而是来自于边缘,更多更大的创新可能会来自于外来的搅局者,例如马云。
马云说对了: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创新会让不少医生失业,但是真正的好医生不会失业,失业的是那些只会开药的可有可无的医生,TA们本来就会被淘汰,马云只是加速了TA们的死亡而已。
马云说错了:死掉了无关痛痒的开药医生,我们需要更多的真正的医生,没有马云医生不会死,没有医生很多人会死。
其实拿了钱的移动医疗App们也都明白VC“七年之痒”的道理,现在大家蜂拥而上,看上去很热闹,其实竞争很残酷,谁能真正能吸引到PPH(别理解错了,不是说我的老本行“产后出血”的PPH,我说的是:Patient患者,Physician医生,Hospital医院),谁才能笑到最后去IPO。遗憾的是,多数人熬不到这一天,3-5年后,现在多数的移动医疗App都会不见了。VC们才不在乎谁的死活,只要他们投的几十个移动医疗App中能有一个做大IPO,他们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了。但是,只有这种不计后果的一哄而上和前赴后继才有可能会杀出一个医疗界的“阿里巴巴”。
好的移动医疗App要足够Sexy,要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看了想上、上了还想上(嗨,别想歪了!),只有这样才能够抓住PPH。
来源于:品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