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大马路上,熊仕伟看着一个个服装店,总觉得它们姿态不对。
他认为,服装店也应该像肯德基一样:门店开发一个系统,让顾客在家里能看商品、下单。导购员不能只等客人上门,而应该走出去,为顾客送货、退货、试衣等。
这几年,国内品牌都在天猫商城开店,但其实占得比重很小,做得好的约20%,大部分来自线下。“虽然线上销售额每年在长,但代理商日子并不好受,总盘子不但没增,反而下降了。”
熊仕伟想用电商思维把代理商改造一番,把他们变成“区域电商”:激发其本地服务能力。今年春节,熊仕伟上线了企冀宝,这是一套基于微信端的管理系统。
具体方案是这样:它能把任何一个代理商(门店)生成为商城。顾客能看到它的门头、陈列的商品、价格,可以下单。而代理商能管理库存,可以接单。
更关键的是,它还把导购员纳入了进来,人手一个后台,通过微信他们可以完成咨询、推广、销售等任务。
这样一来,品牌也能吸引自己的粉丝。“粉丝主要来自门店,比如你到我店里来,我是导购员,有二维码,你扫一下关注,我导购员的身份就前置了,成了私人服务顾问,你在家里想买衣服、退货,通过微信就能找到他们,等待上门服务。”
此外,导购员还能一对一精准服务。“他们可以备注顾客的身高、体型、体重,数据录入总部货源库。下次就能向你推荐合适的服装。”
有了这些功能后,对品牌有几大好处:
1、 分销体系扁平化了。之前的分销模式,从品牌商出来,经过省代、市代等,到用户手中时,不知经过了多少层级。“而我们一个城市一个后台,直接砍成品牌——电商。”
2、 降低渠道成本。当本店肯德基模式化后,服务半径扩大了。“原来覆盖一个城市需要10个门店,现在2个就行了。此外,品牌商还能了解所有代理商库存,并完成商品及时调拨。
3、 激发导购员的热情。“每个导购员都能拉粉丝,跟顾客沟通,收入跟推广点击量、销售额直接挂钩,工作更有积极性。”
所有环节中,配送是核心功能。“产品研发已经完成,但尚未实施。未来会由品牌牵头做:除去营业员外,门店还会有配送员。”
前期验证来看,模式比较成功。今年7月,熊仕伟覆盖南京,一个代理商使用产品后,第一个粉丝为2000多,第二月涨到4000多,第三月就是6000了。“我们有三个大客户,分别是步森男装、奥康皮鞋、十月妈咪,前两个均为A股上市公司。”
不过由于时间太短,企冀宝带动的营销额还不明显,对此,熊仕伟认为并不重要。“比如50万销售额跟40-50亿的大企业比,像一张纸仍在水里没有感觉,但是这50万全来自移动端,且都是粉丝创造出来的,他们有专人维护,是有温度的数字。”
并且成本还不高。“我们先跟品牌客户谈协议,整套系统免费。但对于下面的代理商,我们按人头收费,比如一个营业员100-200元/年。等到体量上去,我可能从交易额中抽成。”
谈及下一步,熊仕伟的目标是扩展更多的品牌商。“把每个门店变成一个小淘宝。“我是一个小平台,里面的品牌越来越多,顾客想淘就去淘。”
来源于:i黑马